面向乘坐西铁前往柳川的游客,我们将提供特别讲解。这些内容,都是在旅途中需要了解的故事。大家可以利用到达柳川站之前的时间,加深对目的地的了解。
你听说过西铁和柳川之间的关联吗?我们现在乘坐的西铁天神大牟田线,是在约100年前开通的。最初的线路,只开通了天神到久留米之间。不过,当时就已经有计划将铁路线延伸至大牟田,乃至熊本。当时,大牟田因煤炭开采而繁荣,铁路公司需要连接大牟田和天神之间的运输,为此把西铁与柳川等筑后地区的私营铁路合并后将线路向南延伸。线路于1937年延伸至柳河站,由于当时的柳川是一座人们居住的城下町,让线路横穿城市中央不太可能。因此,柳川站建在了距离城下町不远的这个位置。其中,有一辆开往柳川方向的名为“摩21”的车辆。这是一辆带有木头香气的可爱的圆形车厢设计的木制火车。不仅重量轻,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90公里,因此有时会作为特快列车运行。
不过,当时的柳川,还没有开启旅游业。后来,通过一部电影开始发生了变化。这是一部1954年拍摄的名为《枸橘之花》的电影,描述的是柳川出生的诗人北原白秋的童年时光。导演决定在电影的拍摄场景里重现游玩柳川河的传统活动。电影一经上映,人们在河里游玩的镜头便引发关注,影迷们之间开始出现很多想去柳川游玩的人。这就是现代游船项目的起源。西铁也成为投资方之一,成立了第一家游船旅游公司。于是,很多为了体验电影场景的人们,开始乘坐西铁电车来到柳川。
希望大家也能像当年的人们一样,欣赏到从车窗看过去的美丽风景。一开始的风景可能很普通,不过一旦过了花畑站,美丽的田园风景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逐渐扩大的田园风景将映入眼帘,过了大善寺站就能看到醒目的水道。这时,请大家在应用的地图上确认一下当前所在的位置。无论把地图放到多大,都会看到周围有很多条水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乡”。越接近柳川,水道风景就越浓厚,水道时而沿着铁轨,时而与铁轨交叉,形成了水路与铁轨同步流向四面八方的奇特景观。一旦经过只有普通火车停靠的蒲池站,线路就会变成单线。快到柳川站的时候,还保留着昭和时代的木制电线杆将映入眼帘。全然是,一个古老的水乡世界里行驶着一列火车的景象。
此外,说到西铁大牟田线,很多日本人都会联想到冰绿色的车厢。为什么是冰绿色呢?这是因为,火车将在天空和田园地带长距离行驶,为了能与风景融为一体才被涂成了冰绿色。
过了柳川站,就是大牟田站。大牟田市的“牟田”是湿地的意思。柳川同样也是面向有明海的湿地。正因两地都是面向日本潮差最大的有明海的湿地,因此拥有发达的运河。若想了解更多,请收听语音向导“★ 体验游船前”的内容。只是在柳川周围散步,也许很难感受到这个面朝有明海的水乡的具体规模,其实水乡并不只存在于柳川站周围。在柳川,水道被称为“掘割”也就是运河。在古城下町散步,也许很难感受到面向有明海的运河的规模,以及水道是如何在广大范围内展开的,只有乘坐西铁电车前往柳川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景色。
抵达柳川站后,可以直接探索运河小镇。除了随处都可以看到运河之外,在京町、旭町等历史悠久的繁华地区,甚至在店铺的后身还会看到水道流过。事实上,柳川运河在20世纪70年代曾濒临消失,但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这一过程,可以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导演、高畑勋和宫崎骏合作的纪录片《柳川掘割物语》中看到。
如果第一次来柳川,建议你先体验游船项目。然而,柳川除了游船体验之外,还有很多值得看的景点。接下来,将用三个关键词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御花”。御花,是曾担任柳川城主的立花家族的后裔经营的旅馆。它的历史始于江户时代,当时第五代藩主立花贞俶,将他的家族住所迁移到了位于柳川城附近的这个地方。从此,这里就被四季的时令鲜花装点,被亲切地称为“御花田”。这就是“御花”这个名字的由来。大厅采用了豪华的木曾桧木建造,一大亮点是,将地板上的榻榻米移开后,可以直接用作能剧的舞台。
从大厅可以看到国家指定名胜庭园“松濡园”。此庭园是由第十四代藩主宽治创建,据说模仿了仙台松岛的风景。池塘的水引自运河,园内约有280棵松树。大多数树龄超过200年。园内约有1500块庭石、14座石灯笼,而大殿前的巨大石头曾经用来支撑柳川城的天守阁。御花,通常作为游船项目的终点,在游船项目结束后,请大家一定要从御花的大厅欣赏一下庭园的美景。
想要了解柳川,立花家族的历史至关重要。据说,立花家族是源赖朝的后裔,镰仓时代以大分为据点统管九州。历经室町时代、战国时代的沉浮,户次道雪继承了这一姓氏,改名为“立花道雪”。据说,这就是如今的立花家族的开始。而成为第二代藩主的立花宗茂,在14岁时与訚千代结婚。立花訚千代,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女性武将。在之后的战斗中,立花宗茂得到了丰臣秀吉的认可,并在19岁时成为了统治筑后的柳川城主。然而,在随后的关原合战中,他出于对已故丰臣秀吉的忠诚而站在了丰臣一边,战败后被迫交出了柳川城。此后,冈崎城的城主田中吉政入主柳川城。然而,其儿子忠政,因没有生下继承人,一度放弃城池的立花宗茂在53岁时又重新回到柳川城成为了城主。据说,这种反转剧情,在战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此后,立花家族持续统治达400年之久。喜欢历史的游客,请务必前往位于御花院内的“立花家族史料馆”了解详情。
第二个关键词是诗人“北原白秋”。北原白秋,出生于御花附近的冲端地区。搬到东京后24岁时出版了诗集《邪宗门》。两年后出版的《回忆》受到高度评价名声大噪。他的作品范围广泛,包括短歌、童谣和民谣,因此成为日本国民诗人。1941年(昭和16年)的春天,晚年的北原白秋,时隔数十年再次回到了家乡柳川。当他乘坐开通的西铁电车时,回忆里的家乡的点点滴滴一定浮现在了脑海里。从他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他对故乡柳川的热爱。
北原家族是世代柳川藩御用的名门商家,在其父亲那一代,家族以酿酒业为主的同时,还经营着鱼类批发和碾米厂。然而,在北原白秋16岁的时候,冲端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北原家的住宅被大火烧毁,只剩下主屋和一些建筑。最终,家族破产,北原家族被迫离开了柳川移居东京。此后,北原白秋的祖宅多次易主,先后成为碾米厂、罐头厂、佃煮工厂等。在此期间,房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有传言说要拆除,后来因舆论认为这样太可惜才保留了下来。柳川市也随即向政府申请,将此遗址指定为县级文化遗产,最终被指定为县级史迹。同时,还成立了保护协会,开展修复募捐活动,共从全国各地筹集到2,910万日元捐款,修复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目前,该馆除了保存建筑外,还收藏和展示了北原白秋的文学资料和个人物品。还在附近开设了“白秋纪念馆”,展示有关柳川的历史和冲端的民俗资料。馆内的展览,以北原白秋的作品和形象为中心,致力于展现他的整个世界。
第三个关键词是“吊饰”。在当地,当女孩出生时,家人会送给她一个手工制作的吊饰,希望她健康成长、幸福快乐。这种习俗相当于是柳川的女儿节。人们在河的上面挂上人偶架以及被称为“吊饰”的装饰品。吊挂的饰品包括,用和服碎片制作的护身符和用彩色线缠绕的球等,挂的数量也有讲究。每1列挂7个吊饰共7列,也就是49个吊饰。此外,在中央加上2个大球,总数为 51个。这个数字表达了,在平均寿命50岁的时代,希望“能够多活一年”的愿望。这种期望从江户时代末期一直流传至今。每年的女儿节期间,小镇都会举办“女儿节巡游”活动,人们沿着准备了女儿节吊饰的家游览,场面非常热闹。即使没有赶上女儿节,也有销售吊饰工具的老铺,请大家一定亲自去找一找。
最后,介绍一下柳川的美食。柳川鳗鱼,无疑是当地的美食第一位。在柳川,在有明海的海水与筑后川等的淡水交汇的河口处捕获的野生鳗鱼,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青”,是非常难得的食材。据说它味道精美,肉质紧实,带有淡淡的大海的味道,因此被视为极品。鳗鱼,自江户时代起就成为了柳川的特产,据说鳗鱼也是柳川藩的收入来源之一。
吃法也很独特,用蒸笼蒸鳗鱼。首先,把浇满酱汁的米饭蒸熟,然后把刚烤好的鳗鱼放在上面再蒸。最后用金黄的金丝蛋装饰即可完成这道菜。它既是烤的又是蒸的,这种做法似乎结合了日本的关东和关西地区的各自优点。
在日本,关东地区的鳗鱼从背部切开,而关西地区的鳗鱼是从腹部切开的。也就是说,鳗鱼的切法根据地区不同是有区别的。有种说法是“对于江户地区来说,因能让人想起武士的切腹,为了避免切开鳗鱼的肚子,因此从背部切开”。相反,在关西“为了坦诚相待,人们会从肚子切开”。那么,柳川鳗鱼会用哪一种呢?没错,从背部切开。这是因为,最初研究它的人重现的是在关东地区吃过的鳗鱼的烹饪方法。柳川是城下町,因此人们不愿意将其与切腹联系起来。鳗鱼能让人产生联想,不过请大家一定品尝一下柳川独特的鳗鱼料理。
另外,过去的日本人们经常吃泥鳅。在东京的闹市区有一种叫做“柳川锅”的泥鳅料理很有名。据说,这个名字就是由柳川人将他们的乡土料理传播到东京的。
另一个著名特产是“有明海苔”。柳川是日本第二大海藻产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有明海的丰富资源。从游船的终点御花,沿着运河向冲端方向走一小段路,就会从城下町的景色完全变成渔村。在这里除了海苔以外,还可以品尝到有明海特有的珍稀鱼类,甚至还有展示这些珍稀鱼类的水族馆。结束游船项目后,请继续享受这些美好的旅程。
现在,大家乘坐的火车到哪里了呢?过了花畑站后窗外的风景将发生不断变化。在欣赏车窗外的美景的同时,请一定听一听语音向导“★体验游船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