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的故居坐落在堺利晶森林的對面。那裡的井字房屋,是用京都大德寺山門的木材建造的,而大德寺與千利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千利休將茶道傳授給了當時日本最有權勢的人豐臣秀吉。秀吉非常器重千利休,據說他們關係密切,不僅在茶道上,甚至在政治事務上也互相商量。然而,千利休卻惹怒了秀吉,被下令切腹自殺。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關於此事的起因眾說紛紜,其中一種說法與大德寺的山門有關。千利休出資修繕了山門,為了表示感謝,住持在山門上安放了一尊千利休的木像。據說秀吉勃然大怒,說道:“每次我經過這座山門,都感覺被千利休踩在了腳下!”。
千利休還因未經許可試圖批量生產茶具而被指控“賣僧之罪”。擁有稀有的珍貴茶具對武士來說是一種榮譽,因此千利休讓他的私人工匠製作了原創的茶具。但是,如果由頂級茶藝師製作茶具,豐臣秀吉收藏的昂貴茶具就會貶值,其作為賞賜的價值也會降低。
豐臣秀吉列舉了種種理由,命令千利休這個一介商人切腹自殺。千利休完善了茶道,並對當時的權貴階層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妨想像一下,這樣的千利休曾是怎樣的人。
利休惹怒秀吉,被勒令切腹自殺事件,還有另一個原因。
大德寺山門上的木像穿著竹皮屐。竹皮屐進入茶室時會發出噶噠的摩擦聲,影響風趣。為了減少噪音,利休特意為此用牛皮做了竹皮屐。然而,當時牛皮是由地位低下的“穢多非人”製作的。那麼,穢多非人製作的東西怎麼能放在連他自己和天皇這樣的尊貴的人進出的門上呢?秀吉勃然大怒,稱其為“不敬之舉”。
當時堺市的皮革業十分興盛,據說利休的師傅武野紹鷗,就是靠軍用皮革發家致富的。皮革常用於製作需要機動性的盔甲。作為紹鷗的弟子,利休用皮革製作竹皮屐實屬自然。
當秀吉提出如果利休低頭就原諒他時,利休卻回答說沒有低頭的道理,他選擇切腹自盡。這或許是,對隨著權力的擴大變得自大的秀吉的一種忠告。據說利休死後,秀吉後悔將他逼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