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節期間,把採集來的植物在特定的地點進行培育。等展覽結束後,再把它們送回大山。這件作品呈現的就是這種迴圈機制。這種行為中,蘊含著怎樣的想法呢?
佐渡島以黃金聞名。從島上開採的黃金,曾陸續運往日本本島。雖然,這些黃金給佐渡島帶來了繁榮,但開採殆盡的山,卻留下了深深的傷痕。作者曾表示:“佐渡島被外界的欲望左右,剝奪殆盡。我想對這段歷史進行‘歸還’的動作”。正因如此,這次的作品呈現的是,把從山上採集的植物,進行培育後將它們送回山上的過程。
作家是一位小學教師。有的植物喜歡陽光,有的喜歡陰涼。有些植物放在一起就會茁壯成長,而有些植物則會因環境變化而感受壓力。然而,每一種植物的邊生存邊適應方式,就像聚集在學校的孩子們一樣。作家認為,來自不同環境的人們聚在一起,並最終能堅強地生存下去。
通過聚集在這裡的植物,你會想像出怎樣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