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這條河的對岸曾是怎樣的景色嗎?

請從這裡回望舊森川家住宅。曾經,這一帶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竹原曾經作為一個港口小鎮,到了江戶時代,人們開始考慮在此填海造田。然而,當他們真正開始動工後才發現,海水的影響太大,不利於種植農作物。就在人們束手無策之際,以產鹽聞名的赤穂的商人恰巧路過此地。當他看到這片荒廢的稻田後告訴人們:“這裡非常適合做鹽田”。
當時,赤穂的制鹽業是商業機密,但由於赤穂藩與廣島藩有著親密的血緣關係,因此才捨得傳授制鹽技術。就這樣,稻田改造成鹽田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麼,竹原的制鹽業為何如此成功呢?答案,就在背後流淌的河流中。
這條看似乾涸的河,到了漲潮時水位卻高得驚人。看看河岸的痕跡,就不難看出水位的高度。反之,如果現在是河水充沛期、請想像一下乾涸後能看到河床的景象。這種巨大的潮汐差,正是竹原制鹽的秘訣。每當潮水漲潮時,它就會自動吸進海水,能產出大量的鹽。而這,也正是赤穂制鹽的秘訣。
就這樣,曾經的大海變成了一片潔白無瑕的鹽田。制鹽給小鎮帶來了財富,也滋養了這裡的文化。潮汐的記憶,至今仍在水面上輕輕蕩漾。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