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答案,可以追溯到竹原因制鹽而繁榮之前的時期。
正如流經竹原的河流被稱為“賀茂川”,竹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它作為京都下鴨神社的封地開發的時期。正因這個原因,才被稱為“安芸小京都”。後來,鴨川沿岸開設市場後,這一帶開始發展成為一個擁有港口的村莊。然而,很快河流攜帶的泥沙開始堆積,填滿了港口。市場只能遷移,到了戰國時代,在如今的位置建立了一個新的村莊。
說到西方寺,它原本位於其他地方,但原有的寺廟被大火燒毀後遷到了此地。之後,在江戶時代中期,增建了普明閣。依山而建的外觀,與京都的清水寺頗為相似。
聳立在山丘上的普明閣,曾是往來於瀨戶內海的船隻在竹原的地標,也曾作為燈塔使用。當時,從這裡不僅可以看到鹽田,還能看到港口進進出出的船隻以及裝卸鹽的工人們的繁榮景象,大海與街道交相輝映的景象在此展開。請試著想像一下,當時的繁華盛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