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處的多賀宮原本被稱為“高宮”。這裡和正宮一樣,供奉著“豐受大禦神”。

說起為什麼同樣的神明要分別供奉呢,因為神明被認為有“和禦魂”和“荒禦魂”兩面。簡單來說,就是溫和安詳的一面和粗暴活躍的一面。同一位豐受大禦神,多賀宮所供奉的是粗暴活躍的一面。這在內宮也是一樣的。

食物對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是科學要發展到哪一步才能創造出來的東西。大自然的幫助是必要的,但沒有神明的幫助也是創造不出來的。尤其是在過去,農業、漁業都仰賴於神明。插秧前和插秧過程中都會舉行祭祀,祈禱不要來颱風會祭祀,飽含收穫的感謝也會祭祀。相撲也好、歌舞伎也好,只要能找到原因,就會有祈禱的儀式。在日本去哪都有神社,去哪都有祭祀活動,這是大家所期望的。

在現代,人們不會被飲食所困擾。可能因為這樣,對於“飲食就是生存”的概念漸漸模糊了。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忘記了去感謝,也很少向神明祈禱了。但也許飲食得以保障這件事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當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會再次湧出感謝的情感。“多虧了”神明,我們才得以飲食、得以生存。這件事應該被我們所注意。對日本人來說,“向神明祈禱”這件事可能是在無意間再次確認它像影子一般在支撐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食”的詞源是“賜”。即神明的賞賜。飲食相關的事即祭神相關的事。日本人在開飯前雙手合十說“我開動了”。也許可以這麼說,是在外宮的參拜使其生出了這層意思。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