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別朝夕大禦饌祭上供奉的水、米、鹽、山珍海味,這些都是伊勢神宮自給自足的。

在伊勢神宮有名為“神宮神田”的農田,但蔬菜和水果是另外在用五十鈴川水灌溉的“神宮禦園”培育的。約有50個品種,常產出當季的產品。這些都是按照日別朝夕大禦饌祭上所使用的陶器大小所培育的,而這些陶器也是自給自足的。為了確保乾淨,使用過一次的陶器都不會再次使用。細細打碎,重新回歸成土。即便如此,“陶器製造所”還是以不留下人的指紋般的細心注意著,並且每年製造出約6萬多個陶器。

鹽來自“禦鹽殿”。往五十鈴川入海口的海濱引入海水,利用盛夏的陽光照射使水分蒸發從而提高鹽分濃度。把它燒幹、烤固。這裡也留下了如何長期保存鹽的智慧。此外,每天在伊勢灣採購鯛魚、 鮑魚、海帶、紫菜等,成為膳食的菜肴、新鮮供品的一部分。

不僅僅是食物,伊勢神宮的“衣食住”全都是自給自足的。

衣服的原料是絲和麻。在“神服織機殿神社”女性將絲制和妙(紡織品),在“神麻織機殿神社”男性將麻制荒妙(紡織品)以其原本的狀態與縫針、絲線一起供奉,這樣的祭祀也是有的。

在建築物方面一些必要的木材也是自給自足。伊勢神宮每20年重建一次神殿。關於“遷宮”在“內宮指南”裡有介紹,但希望大家回憶一下外宮的正宮。那樣一座建築物要重建的話,需要很多的木材。這些木材也都是在伊勢神宮的那片森林裡種植的。

事實上,江戶時期伊勢的這片森林曾變成了禿山。在以前能源以火力為主,取暖也好燒洗澡水也好都燃燒木材。那時伊勢參拜迎來空前盛世,伊勢森林被過度砍伐,以至於無法準備為遷宮所用的木材。從那以後,就變成了使用位於木曾的絲柏林,而伊勢森林只供給原本用作遷宮的木材。

因此,在大正時期確立了“神宮森林經營計畫”。計畫在200年內使伊勢森林的自給率達到100%。自那以後過了近100年,當時的人都已經去世了,但這個計畫卻扎實地被繼承下來了。最終結果是,在平成25年(2013年)遷宮時,近20%的木材來自于伊勢森林。100年後估計也達到了100%。

能這樣守護著森林的環境,與養分豐富的河水有著一定的關聯。這河水滋潤著田地,因其匯入大海,從而能獲得礦物質豐富的鹽和海產品。伊勢神宮的用品都是可迴圈的。也許正因如此,才使其作為個體且沒有滅絕。對伊勢神宮而言的自給自足,並不僅僅只是環保。而是守護山、川、海,守護一切的環境。這就使得日本這個國家得以永存這種想法得以被支持。

那麼遷宮之後,被神殿所使用過的木材又怎樣處置呢?解體後的一部分木材成為了內宮“宇治橋”處的鳥居。宇治橋有“前”“後”兩個鳥居,跟前的鳥居是再利用外宮正宮內的柱子,而裡頭的鳥居再利用的是內宮正宮的柱子。之後在拜訪內宮時,希望大家能記著這些。而你們最初見到的鳥居,是支撐外宮的正宮所使用的柱子。

──內宮的語音嚮導將繼續








ON THE TRIP 編集部
文章:志賀章人
写真:本間寛
錄音:王衛








写真提供
神宮司庁







※此嚮導是根據採訪以及資料為基礎而製作的。其中包含我們 ON THE TRIP的解讀。因此,根據不同專家也許會有不同的解釋。關於真相,希望您能通過自身的旅程去發現。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