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你先進去,隨便看看電視什麼的”
我剛到她家,這位名叫仲野的女司機就在她白色計程車的主駕駛席上這樣對我說道,隨後便瀟灑地開走了。然後沒過10分鐘,她的計程車又開回來了。
“不好意思啊,剛才接了個單”
這個島上沒有公車,唯一的交通手段計程車也發揮著當地人雙腳的作用。前腳回來的“仲野太太”指的是仲野一家的夫人,而這時候後腳正準備出門的“仲野先生”也露面了,於是上演了一出特別有意思的夫妻對話。
妻:冬天日本海上有風暴哎,到時候要是生病了可不好辦了,知夫里也有直升機飛不了的時候哎。
夫:那就等死唄,這不是住在島上的常識嘛,有了直升機之後的確死的越來越少了,應對的快啊。
妻:20分鐘左右就能飛到本土是吧?說起來以前咱們這兒的醫生還經常出去做看護,一到這種時候咱們這兒就變成無醫村了。現在多好,不光咱們本地醫生只在本地出診,而且還可以坐救護機去本土看醫生。
夫:要我說呀,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太矯情,一離開擺渡就不行,有啥不行呢的?都是孤島上長大的孩子,在科技沒進步的時候進不來出不去都是正常的,反倒是現在能自由出入了吧,有點.......
妻:撿便宜了?
夫:哎!對!就是撿便宜了。住島上嘛,至少得有這點意識啊。
妻:話倒是沒錯,但是你看,以前船也是小船,一有風暴可就夠嗆了,岸都靠不了,因為乘的是小舢板。在危險的地方搭梯子.......就這樣那個時候都沒出什麼人命呢。
夫:不是那麼回事兒。你說的那種情況是孩子們從小就接受良好的訓練,已經培養出了“體感”這種東西。他們時常帶城裡的孩子們洗海水浴,石頭上面他們可不是走的,是爬的。不像咱們現在的孩子,三天兩頭坐直升機,在體感上跟他們已經有差距了.......我沒時間長篇大論了我得回去了。
妻:回去?你回哪兒去啊哈哈
夫:沒啥,我去上班去了哈哈...別見怪啊,我這個媳婦是城裡來的,還有點轉不過來彎。
“那個時候從埼玉嫁過來還挺稀罕的呢”
說完之後,仲野先生就出去工作了。於是我就和這個埼玉出身的仲野太太詢問起了“的姐”的工作和島上的生活之類的事。
──為什麼從埼玉來到這裡?
是我家那位先去的埼玉啊,長得像山下清一樣的漂流家哈哈哈,很意外就認識了,那個時候看他還特別帥,就好上了哈哈哈。然後我們在埼玉住了幾天,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了,他跟我說“我在家裡排行老大,遲早得回去,我勸你也早點跟我回去,早入鄉隨俗”,於是我就跟他還鄉了。
──你們到了知夫里就一直開計程車嗎?
我家這位在埼玉的時候就是個建築匠人,所以在這兒也幹了一段木工。不過上一個“的哥”正好在平成年之前不幹了,他就作為第二代“的哥”接手下來了。剛好那時候他做木工做得鬧心,村民也說沒有計程車出行不方面,他這一干就是三十年。先代的哥聽說是昭和44年開使幹的,這麼一算我家那位已經比上一個的哥老闆幹得長嘍。
──上一個的哥老闆為什麼不做了呢?
人家是有商業頭腦的人,他可能看明白了以後大家都會人手一輛車吧。先代是從島上還有一千幾百人的時候開始做這個生意的,到我們接手的時候島上應該不夠一千人了。所以你看,人口少了吧,生意也就淡了,就算不這樣,從我們經營計程車開始考駕照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吧,單靠開計程車已經不夠我們吃飯了,我們就開始養“岩牡蠣”了。
──哇,你們還是一對漁人啊?
哎,現在總算是跟經商的“商”字沾了點邊吧,在這之前都是摸索階段,養殖也養不好,銷路也鋪不通。最開始養的牡蠣很多都被魚吃掉了,本來能產幾萬隻的,結果能賣的出手的一隻也沒有。然後我們就反復做了一大堆試錯,比如用網來對付魚,磕磕絆絆的,最後終於是能賣的出去了。
──你們用了多久試錯呢?
我覺得差不多花了15年吧。真正周轉起來是從兩三年前才開始的,在那之前都是進少出多。本來牡蠣就是要花三四年才能養大的東西。以前沒有那麼多養殖場的時候還能3年一收,現在養牡蠣的人越來越多,養料被稀釋了,就比以前長得慢,從三年一收變成了四年一收。說白了,最開始進的一批牡蠣崽要等四年才能賣,那就得勒緊褲腰帶等上四年才有錢賺。我們還好,開車少賺的那點錢靠養牡蠣補回來了,也算是正好回本,沒白忙活。
──以後會打算把重心轉移到養殖上嗎?
我們也是一把年紀了,現在確實在一點一點增產,但感覺我家那位還是打算培養繼承人,在自己做不動了的時候能替我們幹下去,那樣最好了。我問他“那你為啥要增產呢?”,他說是為了徒弟。他就是個這樣的性子。
──也就是說您是一直在身邊扶持仲野先生的吧。
我因為還得開計程車嘛,所以養殖這一塊體力活我是不管的,但是我把內勤全包了。
──還真是夫妻一條心呢。計程車這邊都有什麼樣的工作要做呢?
剛才是本地人想去村公所,所以被叫去了。其它的比如想去買東西的,想去醫院的,腳受傷了開不了車的,基本上都是熟客,按計價器算的,都是一般價位。要是拉遊客,那就得按隱岐官方的價格來算了,90分鐘多少錢,120分鐘多少錢,這些手冊上都有寫。如果遊客說“我要90分鐘的”,那我就照著90分鐘的範圍帶他兜一圈,順便介紹一下。比如說11點半有船到知夫里,13點就要起錨,那90分鐘就比較緊了,那我就得想方設法既帶人家轉,又讓人家趕上趟。要是120分鐘的話那還能有點寬裕,我就能稍微詳細一點給人家解說。
──那,您按什麼路線帶他們遊島呢?
整個觀光流程是這樣的,先從來居港往郡裡走,登上赤禿山,看一看全島風貌再下山往赤壁走,然後再回到來居港送客。一路上要給遊客講解“這一帶有公所、商店、醫院等等,配套比較全,類似於知夫里的銀座”,像這樣邊開車邊解說。所以幾乎是說個不停,知夫里這麼小的島,要解說的地方到處都是。那個是金槍魚培育基地,那個是牡蠣養殖場,那個小島是牛游泳過去的等等。在去赤禿山的路上不是有車一靠近就給我們讓路的聽話的牛嘛,這時候就要跟牛說“謝謝啦”“真是個乖寶寶”,一邊享受牧場風景;到了赤禿山不是可以看見火山口嘛,我就優哉遊哉地解說一陣之後,到了赤壁這回就給客人看看有衝擊力的東西讓他見識見識。就這樣帶客人兜一圈,其它的也有很多說要參拜神社的人。
──那您最喜歡哪個地方呢?
我呀,我特別喜歡赤禿山呢。就算有點累了,你只要啥都不想,在那兒發呆,那也是最治癒的地方。還有赤壁也不錯,很有衝擊力呢,大海的成色那叫一個絕,天是藍的,海是藍的,山是綠的,岩壁是紅的,看得人賞心悅目啊。我比較推薦上午來玩,別看網上很多夕陽下的赤壁照片拍得都很好看,但還是上午的赤壁,被陽光一照射,那才叫真的紅豔豔呢,還能看清壁上的凹凸面。傍晚的凹凸面因為有影子,就顯黑了,不是那麼紅了。所以,讓他們看看赤壁真正的紅,我是抱著這種想法的。
──這可真是每時每刻面孔都不同的島啊。
從島後來到島前的人就不用說了,就算是只看一圈島前的人,也大致是看完了別的景點才想起知夫里呢。所以,等他們最後來到知夫里,聽他們說一聲“真是不虛此行啊”我就心滿意足了。還真有不少人說“差點錯過了這麼好的地方”的呢。大多數人都會從西之島上船,跳過知夫里就直接回本土了,但臨走之前來知夫里看看的人總歸還是有的。以前其它島上的人好像是說過“就算去了知夫里也沒什麼好看的”這樣的話,但大概在15年前的時候吧,其它島的人來知夫里參觀,從那以後他們就開始對客人說“你要是時間夠用的話知夫里也很值得一去啊”,幫我們做宣傳。然後,旅程的最後一天就有早班內航船來到這裡......你看,早班內航船在知夫里停泊之後不是剛好在90分鐘之後能趕上去本土的船嘛,所以吧,用這90分鐘過來玩的遊客就多了起來。托他們的福,我就能聽到“來得真值,還好沒錯過”這樣的誇獎了。
──有沒有什麼時候讓你覺得“今天是我帶遊客最開心的一天”?
那還是要數天藍海青空氣好的日子吧。在赤禿山上看風景,全方位無死角就不多說了,就連海平線也是,真正空氣好的時候你能感受到地球真正的藍和真正的弧度,一點不假。我跟客人講解“360°是什麼感覺,就是日出和日落你都能在同一個地方看見呢”,客人就會說“你這麼一說還真是呢”這樣。
──哦哦,看來還真是稀世的景象呢。
那還用說。有一種“能看到自己住的地方也是一件好事”的感覺。除了知夫里之外,還有海士町所在的中之島也都能看見。所以客人是怎麼來到這裡的,其中的路線也一眼就看出來了。“你來的時候乘的船就是從那個火山口橫穿過來的”、“你看那幾個島,連在一起就成了內海的防波堤”之類的,總有跟遊客講不完的話題。天氣特別好的時候,能看見本土和海平線的時候,我自己也會興致高漲,就好像是在炫耀自家東西一樣,說是驕傲也好,說是自豪也好,反正就是能自信滿滿地跟客人講。
──您剛來這個島上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這裡嗎?
我來島上裡裡外外差不多也將近40年了,40年前這裡跟現在的環境可不一樣啊,商店裡也不像現在這樣要啥啥都有啊。剛來的時候我們是跟小姑子小叔子一塊住的,那時候他們倆都是漁人,但也不能成天捕到什麼就吃什麼吧,比如打到了烏賊的時候就總想吃點別的魚,但是商店又沒有賣的,像我這種手閒不住的人,不能燒菜簡直是折磨。然後就必須得說語言,語言不通是真麻煩,聽他們說話你都懷疑這是什麼語種。
──現在聽他們說話感覺沒那麼難懂啊?
現在吧,是年輕人從小接受本土的教育,偶爾回來的時候長輩就配合孩子嘮嗑兒唄,一點一點他們說的話也接近普通話了。我剛來知夫里那會,他們說的都是土味的知夫里方言。門號和名字都不好區分,比如姓鹿島的一家,門號寫的是山本,山本一聽就是普通的姓對吧?所以有姓山本的打來電話的時候,我跟我家那位說“山本打電話找你”,他就問我“是哪個山本?”,我說“他說一說山本你就知道”,他說“鹿島不是也是山本嗎”,搞得我一愣一愣的。
──我在這聽得也是一頭霧水哈哈。
不瞞你說,像這種平常的交流也是,我家那位在旁邊的時候我還能問他,但是一次兩次還行,到了第三次他就不耐煩了。所以唄,我就特怕接電話。每次一有電話進來我就心煩,所以每次跟我家那位吵架的時候我就不安心,吵架了他就不理我,沒人幫我翻譯了。
──嗯,畢竟是生疏的地方,沒有熟人呢。
所以說,那時候我就在渡口的那個,綁船的那個.......叫什麼來著。
──好像是叫“系船柱”。
反正就是坐在那個像鐵石頭一樣的東西上,看著大海,心裡想著“好想回埼玉啊”,眼淚就滴答滴答地掉下來了。還好附近的太太經常拉我去喝茶,不止是喝茶,喝完茶還會拉上我一起去海邊揀海螺什麼的。我們小姑小叔雖然都是打漁的,但他們不採集像海螺這種貝類,我去采回來他們就很高興,還能當下酒菜。
──看來在島上生活還是交流最重要啊。
後來嘛就一點一點去適應。大師巡禮日的時候我們這兒的集會所還讓我加入他們一起做料理,有婚喪祭禮的時候我們以前也經常做一些家常菜什麼的呢。最開始我笨手笨腳的不知道該幹什麼,就看著他們怎麼切食材我也跟著學。說實話這些東西最開始我也不想幹,感覺沒什麼自信了,但是看在大家這麼關照我,我也就慢慢融入了進去。現在嘛,他們已經把我當做本地人看待了,這40年也多虧了大家,我也越來越像個知夫里的老油條了哈哈哈哈,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煩惱咧。
羞澀於讓我們拍照片,所以此處無圖。笑稱“全島唯一的姐”的仲野太太。你去旅行的時候只要叫計程車肯定會遇到她。如果想叫計程車請一定不要錯過下面的電話號碼。
知夫客運:08514-8-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