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年的7月底,在大宮神社會舉行燈會。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小劇場上演的“村聯誼會”。

村聯歡晚會契機是一隻漂流到島上的鯨引起的。在鯨出現的那天以後,島上頻發火災和瘟疫,島民認為這一定是那只鯨在作祟,於是村民們為了平息神靈的怒火,召集了村里的孩子們以手舞向上帝獻祭。後來這項舉措變成了一個定期儀式,向更高的觀賞性和情節性進化,又加入了歌舞伎元素,最後就變成今天的村聯歡晚會。

打開小劇場正面的大門就是主舞臺。近年的節目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是“島前神樂”,緊接著是女子舞蹈“浦安之舞”,接下來自由申報的演出相繼上臺之後,最後是少年歌舞伎“白浪五人男”。

雖說是歌舞伎,跟我們想像的那種歌舞伎的氛圍可不一樣。大家都是島上的人,互相都認識,所以觀眾會給孩子們起哄:“聲音太小了聽不見!”、“你是誰家孩子啊演得那麼爛!”等等,如果表演的很好,他們就“誒喲”、“不錯哦”這樣,孩子們每講一句臺詞他們就在下面插一句,像打call一樣。這些大人在童年時代也都經歷過同樣的場面,所以也有人在孩子忘詞的時候搶著說臺詞。

在晚會之前孩子們都是接受過大概一個月特訓的,據說其中也包括“不被大人的起哄所動搖”的抗壓訓練。有人會覺得“這幫大人怎麼這麼過分”,但這也是村聯歡晚會的一部分。參加少年歌舞伎也是一種“試膽大冒險”,寄託了知夫里人對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祈願。

由於島上沒有高中,孩子們初中畢業後,就會集體離開島,去日本本土念高中,大學,直接在外就職,很多孩子就不再回來島上了。正因為這樣,村民才有必要在孩子們初中的時候將島上的文化灌輸給他們。也許村聯歡晚會得以延續至今,就是得益於這種對後繼者的培養吧。

歌舞伎白浪五人男的最後一段臺詞中添加了知夫里獨有的語言。

 日本海又一村,隱岐之郡 知夫里島
 悠久我大一宮, 比花之舞臺更久遠
 兩岸相隔禦贔屭筋,回音繚繞今宵夜色
 江戶出世美男兒,白波五人齊亮相
 眾神在上,我等在下
 佑君安泰,千秋萬代
 重逢之日,再絮寒暄
 男女老幼,皆大幸哉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