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田的街道上夕阳西下,红色的提灯星星点点。有一个在京浜蒲田站前通慢慢悠悠走路的身影。穿着一身工作服,有一点驼背。他叫“阿哲”在蒲田的一个小工厂上班。他也是这个故事的向导,是虚构的人物。

大田区的工厂在1980年代末曾经有9000家以上。虽然在2009年锐减到4000多家,工厂数和员工数在东京仍然位居第一。而其中的8成以上是只有9名以下员工的小工厂。

以前蒲田的街道上都是在这些工厂里上班的工人,非常热闹。跟当时鼎盛期相比还在开业的工厂不到一半。因此,走在街道上如今很难遇到像阿哲这样在工厂上班的职人了。不过,在我们的故事里我想让阿哲为我们做一次本地向导。阿哲,那就拜托你啦!

嗨,欢迎欢迎。我叫阿哲,请多关照!

不过,你能告诉我你来蒲田的目的吗?……嗯,如果是为了观光的话浅草或上野,想购物的话银座或新宿会比较好。特意来到蒲田的观光客如今真的很少呢。

可是,在我父亲还是孩子的时候这里被称为“电影之都”呢。你知道导演小津安二郎吗?他的代表作有1953年的电影“东京物语”,至今世界上对这部电影还有很高的评价呢。

小津导演在青年时期工作的地方就是松竹蒲田摄影所,通称“蒲田松竹”。这个摄影所是在1920年(大正9年)开设的。当时的蒲田一带都是农田,摄影所的旁边是一家香料工厂。据说,当时的工作室里满屋子都是香料味。。。

当时的日本电影的主流是,一些明星们饰演的脱离现实的故事。而蒲田松竹却要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电影风格。他们尽可能地脱离日本电影界现有的技术和人才,而是从好莱坞请来了工程师进行了技术上的革新。因此,蒲田松竹的产品被大家称为“蒲田调”。电影里的主人公也不是大明星,角色也都是一些亲近的邻家的感觉,故事也主要以母爱或劳动者工作的状态而展开。电影里展现的不是遥不可及的人生,而是人间的温暖和阳光的一面。因此备受当时的观众们所喜爱。松竹蒲田制作的电影超过1200部。是不是很厉害呢。

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开启了影像和声音同时收录的新电影时代。在嘈杂的工厂区里是无法拍有声电影的。因此,摄影所从1936年(昭和11年)搬到了如今的镰仓市大船。

据说,在1950年代仅蒲田站周围电影院就多达20多家。如今只剩下昭和风情浓郁的“影院蒲田”和“蒲田宝塚”两家。重点是它们在商店街的中心位置。这里经常上映动漫,所以妈妈们可以在孩子们看电影的时间里去购物。

蒲田就是这种非常接地气的地方。虽然不像同在东京的六本木那么时尚,不过我很喜欢这种舒适的感觉。不那么有名,是普通劳动者们的街区。是不是有点像蒲田调的电影呢?

好啦,不多说啦。我带你们去晚上的蒲田转一转吧。跟我来。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