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之港、若松。

明治時期有一種說法,若松的象徵是在港口搬運煤炭的碼頭工人“仲仕”。雖然這個說法有待論證,不過從早到晚辛勤工作的碼頭工人都會被煤炭熏得黝黑。
“這很酷啊!”
剛來若松找工作的我喃喃自語。站在旁邊的妻子和孩子看到港口的煤堆和船隻的數量驚得瞪目結舌。
我們組的組長的皮膚是黝黑的。當我靠近時,聞到了男人的汗味。我想這應該就是煤炭和若松的味道。
“請多指教!”
一家三口深深鞠了一躬。師父爽快地一笑
“你也會馬上變黑的。今天我會先讓你吃個飽。從明天開始,加油幹活!”
師傅大聲說著,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爸爸 ...”
由於是第一次來,我的小兒子開始不安起來。因為吃的東西不夠,因此經常餓肚子。每當看到他柔弱的身體,這讓我充滿了動力。我會變成一個合格的碼頭工人,讓家人吃到很多好吃的。在這個若松!

在若松,最引人注目的豪華建築是建於大正時代的“舊古河礦業若松大樓”。典雅華麗的外觀為19世紀的歐洲建築風格。

雖然周圍的環境已經發生了180度的變化,不過由於人們希望能夠“保留煤炭的記憶”,因此自主籌集了資金。正因為如此,舊古河礦業若松大樓成為了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近代建築之一。
重新裝修的大樓內部,使用了灰泥的牆面令人印象深刻。在被稱作東京市的當時建造的保險庫也依然還在。安全面上即使發生了火災,火勢也不會燒到保險庫內。

若松,曾是外國船隻頻繁停靠的港口。據說,當時的周邊有很多賣牛排和炸蝦的美食店。而若松的藝妓們的藝術造詣尤為精湛,她們穿著華麗的和服,化妝師和美髮師們會精心地為藝妓打造更美的形象。當時,這裡曾擁有很多家和服店以及琴店、三弦店等樂器店。很多有錢的商人都很願意花重金為自己喜歡的藝妓買昂貴的和服送給她們。

曾經在這座城市的街道上能看到文人與碼頭工人並肩而行。
而舊古河礦業若松大樓自然地成為了若松人的驕傲。
若松的人們很喜歡不遺餘力地捐款。如同這座大樓一樣,若松在最有人情味的北九洲裡,有更多的人願意“為了城市捐出財務”。

即使追溯到建造這個建築之前的明治時代,也能找到很多捐贈的記錄。據說,通過志願者的捐助,為了對應人口增長和預防霍亂還建造了一個淨水廠。至今還在使用的集資建築包括,東京的美術館、公眾集會廳、海員幼兒之家、托兒所、公園等設施。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被若松撫養長大的”。
這種感恩之情,住在所有若松人民的心裡。
另外,在舊古河礦業若松大樓附近能看到一個舊碼頭工人小屋。這裡曾經是碼頭工人們的休息處。華麗的舊古河礦業若松大樓和象徵著碼頭工人的舊碼頭小屋的外觀。這兩座本應是對比強烈的建築,卻有一種莫名的相似感。
“古風的日本”,因若松的名勝古跡而得以重現。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