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是二十四只眼电影村。《二十四只眼》是小豆岛出生的著名小说家壶井荣的代表作。是以小豆岛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女老师和12名学生之间的发生的故事。

1954年,在小说发行仅两年后就拍成了电影且大受欢迎。通过电影,小豆岛的名字在日本国内开始家喻户晓。作为电影舞台背景的岬角分校至今还在。二十四只眼电影村是作为重映的开放布景而建造的。景区内有栩栩如生的岬角分校、壶井荣文学馆、电影院等设施。

为了提升大家在二十四只眼电影村的体验感,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小说的梗概:

如果说十年是一个周期的话,那么这个故事就要从两个周期半前说起。

1928年4月4日,年轻的大石老师穿着洋装装、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濑户内海小豆岛的海角尽头的一个小村庄分校任职,一路上有农田有大山有港口,与農山渔村的称号完全相符。这个小村庄位于海湾狭长的岬角上,因此到对岸的小镇和村庄的唯一方法是乘小船或沿着蜿蜒的山路步行。由于交通很不方便,所以小学生四年级以下会在村里的分校上课,五年级以上就要去5公里外的学校。

今天,有十二个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正在教室等待大石老师。

“同学们好,被叫到名字的时候要大声回答:冈田矶吉君!”

冈田矶吉同学非常惊讶,没想到自己被第一个叫到名字,而且生平第一次在名字的后面加上了“君”字,慌张的他想回答声音却卡在了喉咙里。

“冈田矶吉君,不在吗?”

这时,一个高个子男孩用很的大的声音代替回答。

“在的”

“那,要回答Ha-i才行啊。冈田矶吉君。”

看着大个子男孩的脸老师走近他的座位,这时二年级的学生们大笑了起来。而真正的冈田君却僵在原地。。。

“喂‘损气’,回答我”

“你们这里不讨人喜欢也叫损气吗?”

当老师问到时,同学们齐齐点头。

“那好。那就,矶吉损气君!”

同学们再次哄堂大笑,老师转动着铅笔也跟着同学们一起笑了起来,并把这个外号写在了考勤簿上。

当叫完最后一名同学片桐琴惠时,已经过去了45分钟的上课时间。今天是大石老师第一天上课,在她的眼里十二名一年级学生的眼睛里似乎闪耀着每一个人的个性。

大石老师和村里的孩子们立刻就熟悉了起来。然而在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大石老师却掉入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挖的陷阱里,因此跟腱被割伤受伤非常严重。

“女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上课啊”

孩子们开始担心已经缺课半个多月的大石老师,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步行去老师家探望。但是,距离老师家所在的一本松有8公里,途中有的孩子的草鞋被走断,因为光着脚走在路上脚底磨出了血。

终于,有个叫Kotae的小女孩疼的哭了起来。她的哭声导致其他同学也开始眼泪汪汪。正在这时,随着刺耳的喇叭声,一辆公共汽车卷起尘土扬长而去。就在公共汽车的车窗里,同学们看到了大石老师。

“老师!”

“女老师!”

同学们忘了疼痛疯狂地追赶汽车。看到下车拄着拐杖等待大家的老师同学们非常欣慰,一起到老师家吃了美味的乌冬面后,在一本松前合影留念。

孩子们吃着当地产的大麦饭茁壮成长。岁月流逝,日本选择了战争之路。

日本的男人被教导并相信,作为一名士兵战死是一种荣誉。蔓延的战争漩涡席卷到了这个小村庄,一些男孩当上了航空兵。

“当你成为一名航空兵,就可以吃红豆汤圆吃到撑”

一个来自穷人家的男孩想成为一名飞行员的理由是,想吃红豆汤圆吃到饱。这个男孩,在那个年代的日本是一个英雄。不管穷不穷,如果主动想成为学徒兵,加上如果是独子的话,英雄值就会更高。

出发当天,大石老师手里拿着一本松的纪念照来为他送行,还小声地叮嘱:

“好好照顾身体。不要为名誉战死。要活着回来”
“老师,我会打胜仗回来的”

当时的日本,是不能大声说活着回来这几个字的。老师含着眼泪为学生送行。这场夺走了许多人生命的长期战争终于在 1945 年结束。

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大石老师为了参加历届学生的欢迎会,再次回到了学校。但12个孩子中只剩了7个。因贫困被送去为国家效劳的一个女孩,由于过劳死于胸部疾病。

不再有孩子们骄傲地说:“我要当兵去打仗”了。参加欢迎会的矶吉君,在战争期间因眼睛受伤送回了家乡。不知道是谁带来了照片,大家在传看。矶吉君仿佛是能看到一样把照片贴近面部,旁边的同学担心地问:

“能看到一点吗,损气”

“我没有眼球。但我仍然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看,这个在中央的人是老师。前面是浦、竹一和仁太。老师右边的小麻,这边是富士子。抱着胳膊的小松握着的左手小指是伸出来的。 然后——”

矶吉试图把手指放在每一个同学的身上,却每次指向一个稍微偏的位置。唯恐有同学揭穿这个事实的大石老师赶忙说到:

“对,是,是的,就是这样”

用欢快的声音回答的大石老师的脸上布满了泪水。

我们只介绍的只是小说里的一小部分。在参观了二十四只眼电影村后阅读小说的话,各种画面将浮现在大家的脑海。现在的车窗外的风景也是其中一个场景。到达目的地有一点距离,请大家继续欣赏一路上的美景。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