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是二十四隻眼電影村。《二十四隻眼》是小豆島出生的著名小說家壺井榮的代表作。是以小豆島為背景,描寫了一位女老師和12名學生之間的發生的故事。

1954年,在小說發行僅兩年後就拍成了電影且大受歡迎。通過電影,小豆島的名字在日本國內開始家喻戶曉。作為電影舞臺背景的岬角分校至今還在。二十四隻眼電影村是作為重映的開放佈景而建造的。景區內有栩栩如生的岬角分校、壺井榮文學館、電影院等設施。

為了提升大家在二十四隻眼電影村的體驗感,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小說的梗概:

如果說十年是一個週期的話,那麼這個故事就要從兩個週期半前說起。

1928年4月4日,年輕的大石老師穿著洋裝裝、騎著自行車、來到了瀨戶內海小豆島的海角盡頭的一個小村莊分校任職,一路上有農田有大山有港口,與農山漁村的稱號完全相符。這個小村莊位於海灣狹長的岬角上,因此到對岸的小鎮和村莊的唯一方法是乘小船或沿著蜿蜒的山路步行。由於交通很不方便,所以小學生四年級以下會在村裡的分校上課,五年級以上就要去5公里外的學校。

今天,有十二個將成為小學生的孩子正在教室等待大石老師。

“同學們好,被叫到名字的時候要大聲回答:岡田磯吉君!”

岡田磯吉同學非常驚訝,沒想到自己被第一個叫到名字,而且生平第一次在名字的後面加上了“君”字,慌張的他想回答聲音卻卡在了喉嚨裡。

“岡田磯吉君,不在嗎?”

這時,一個高個子男孩用很的大的聲音代替回答。

“在的”

“那,要回答Ha-i才行啊。岡田磯吉君。”

看著大個子男孩的臉老師走近他的座位,這時二年級的學生們大笑了起來。而真正的岡田君卻僵在原地。。。

“喂‘損氣’,回答我”

“你們這裡不討人喜歡也叫損氣嗎?”

當老師問到時,同學們齊齊點頭。

“那好。那就,磯吉損氣君!”

同學們再次哄堂大笑,老師轉動著鉛筆也跟著同學們一起笑了起來,並把這個外號寫在了考勤簿上。

當叫完最後一名同學片桐琴惠時,已經過去了45分鐘的上課時間。今天是大石老師第一天上課,在她的眼裡十二名一年級學生的眼睛裡似乎閃耀著每一個人的個性。

大石老師和村裡的孩子們立刻就熟悉了起來。然而在第二學期開學不久,大石老師卻掉入了一個淘氣的孩子挖的陷阱裡,因此跟腱被割傷受傷非常嚴重。

“女老師,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上課啊”

孩子們開始擔心已經缺課半個多月的大石老師,於是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一起步行去老師家探望。但是,距離老師家所在的一本松有8公里,途中有的孩子的草鞋被走斷,因為光著腳走在路上腳底磨出了血。

終於,有個叫Kotae的小女孩疼的哭了起來。她的哭聲導致其他同學也開始眼淚汪汪。正在這時,隨著刺耳的喇叭聲,一輛公共汽車卷起塵土揚長而去。就在公共汽車的車窗裡,同學們看到了大石老師。

“老師!”

“女老師!”

同學們忘了疼痛瘋狂地追趕汽車。看到下車拄著拐杖等待大家的老師同學們非常欣慰,一起到老師家吃了美味的烏冬面後,在一本松前合影留念。

孩子們吃著當地產的大麥飯茁壯成長。歲月流逝,日本選擇了戰爭之路。

日本的男人被教導並相信,作為一名士兵戰死是一種榮譽。蔓延的戰爭漩渦席捲到了這個小村莊,一些男孩當上了航空兵。

“當你成為一名航空兵,就可以吃紅豆湯圓吃到撐”

一個來自窮人家的男孩想成為一名飛行員的理由是,想吃紅豆湯圓吃到飽。這個男孩,在那個年代的日本是一個英雄。不管窮不窮,如果主動想成為學徒兵,加上如果是獨子的話,英雄值就會更高。

出發當天,大石老師手裡拿著一本松的紀念照來為他送行,還小聲地叮囑:

“好好照顧身體。不要為名譽戰死。要活著回來”
“老師,我會打勝仗回來的”

當時的日本,是不能大聲說活著回來這幾個字的。老師含著眼淚為學生送行。這場奪走了許多人生命的長期戰爭終於在 1945 年結束。

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大石老師為了參加歷屆學生的歡迎會,再次回到了學校。但12個孩子中只剩了7個。因貧困被送去為國家效勞的一個女孩,由於過勞死於胸部疾病。

不再有孩子們驕傲地說:“我要當兵去打仗”了。參加歡迎會的磯吉君,在戰爭期間因眼睛受傷送回了家鄉。不知道是誰帶來了照片,大家在傳看。磯吉君仿佛是能看到一樣把照片貼近面部,旁邊的同學擔心地問:

“能看到一點嗎,損氣”

“我沒有眼球。但我仍然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看,這個在中央的人是老師。前面是浦、竹一和仁太。老師右邊的小麻,這邊是富士子。抱著胳膊的小松握著的左手小指是伸出來的。 然後——”

磯吉試圖把手指放在每一個同學的身上,卻每次指向一個稍微偏的位置。唯恐有同學揭穿這個事實的大石老師趕忙說到:

“對,是,是的,就是這樣”

用歡快的聲音回答的大石老師的臉上佈滿了淚水。

我們只介紹的只是小說裡的一小部分。在參觀了二十四隻眼電影村後閱讀小說的話,各種畫面將浮現在大家的腦海。現在的車窗外的風景也是其中一個場景。到達目的地有一點距離,請大家繼續欣賞一路上的美景。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