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一位名叫 “若狹彥”的神明降臨在了鵜瀬的白石上。是騎著白馬的“唐朝人”裝扮。神明以神宮寺為臨時住所後搬到這個地方定居,建立了“若狹彥神社”。奇妙的是,幾年後,在同一塊白石上出現了豐玉姬,並建立了“若狹姬神社”。很快他們之間就有了孩子。由於孩子出生的時候,正準備用鸕鷀的羽毛做屋頂,因此命名為鸕鷀草萁不和尊。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能瞭解到什麼呢?其一是,若狹彥長著唐朝人的樣子,對於日本來說是外國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知道若狹彥是來自外界的神。另一個是,若狹彥來時的路線。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若狹彥神社的大門前有一個遙拜所?遙拜所是從遙遠的地方崇拜神明的地方。其實,若狹姬神社也有一個面向若狹彥神社的遙拜所。那麼,若狹彥神社的搖擺所是朝著哪個方向祭拜呢?
是神宮寺。通過從神宮寺裡發現的類似于奈良平城京的瓦片來看,一定是受到了當時的首都奈良非常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是對著首都中央政府崇拜的。這與若狹彥所遵循的來時的路線能連接上。若狹彥是從鵜瀬前往神宮寺、若狹彥神社、若狹姬神社而來的。也就是說,他不是來自大海,而是來自首都所在的南方。如果是這樣,是奈良政府派出的一位新的神。奈良政權從南側逐步接近恩敷村,在此過程中不斷擴大了他們的勢力的同時,合併融合了傳統的遠敷明神。也許,這種想法也是一種思路。
這條路的盡頭是神宮寺和鵜瀬。再往前走,就能到京都和奈良。大家所走的這條路,是一條自古以來通向都城的古道。可以說,我們正在沿著神明來時的路逆行。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