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 繞城三圈、七圈、宛如盛開的蓮花〜

為什麼,有這麼多運河流經柳川呢?想要找出其中的原因,需要追溯到柳川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所站的這個位置,曾經是大海。之後,河流攜帶的沉積物不斷堆積在此後導致陸地擴張,形成了日本最寬的灘塗。灘塗是大潮的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形成的潮浸地帶,是河流的常水位至洪水位間的灘地。大約2,000年前,有人曾經在這種濕地建過房子。然而,當河水因大雨上漲時,房子很快就會被沖走。那麼,怎麼做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呢?最終答案是,在這個區域挖一條溝並用挖出來的土抬高兩側。人們通過這種方式讓土壤變得穩固,在此之上建造了房屋以及稻田。這還不是全部。挖溝的地方會聚集雨水。人們利用這些水資源讓生活變得更方便。這就是運河歷史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運河的數量不斷增加形成了如今的水鄉。到了戰國時代,在柳川建造了城堡,同時作為城下町的運河以及護城河也得到了高度開發。
柳川城城主的目標是,從大河中引入部分水後,建造遍佈整個城鎮的網狀運河。這是一個需要反複試錯和完善的過程。開始,由於控製運河水流量失敗,每當水位上漲城鎮就會被淹,只能調整運河的水流量來控製水位。通過反複試錯,最終形成了宛如精密機器般的網狀運河。運河不僅能提供日常生活用水,還能灌溉稻田和排水。
為什麼,需要開發這一系列系統呢?事實上,柳川漲退潮的落差高達6米,而且是面朝日本潮汐差最大的有明海。因此,滿朝時海平面就會高於陸地。也就是說,我們所站的位置是低於海平面的部分。一旦堤壩被衝破,海水就會不斷倒灌進來。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沿海建造了堅固的堤壩。同時,還有另一個問題需要考慮:也就是,從上游流下來的河水問題。通常,河水會流入大海,但如果這裡低於海平面,河水不僅無法排入大海,相反還會流入城鎮。這時,運河就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把水灌滿遍佈柳川的長達930公里的運河,不僅能保持水位的安全還可以儲水。維持到潮汐退去,當海平面再次低於陸地時河水就能排入大海。這就是需要挖運河的原因。
在之後的400年裡,柳川的人們一直利用運河系統,作為生活用水來飲用。但在昭和時代,曾發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洪水災害,小鎮再次被淹。依次為契機,人們在上游建造了水壩,完善了運河的供水系統,此後人們可以通過打開家裡的水龍頭來接水。不再需要去運河取水的柳川人逐漸不再需要運河的水,在不知不覺中運河就變成了垃圾場,河流的污染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很快,柳川的運河散發出了難聞的臭味,因此人們開始計畫把運河改造成暗渠把它埋掉。就在這時,有一個人勇敢地提出了倡議:“讓家鄉的河流恢復清澈!”。他身為市政府的一名職員,為了獲得居民們的認可舉行了100多次的座談會。提出的關鍵字是:“小時候在河裡遊玩的親身經歷!”。柳川的人們想起了當年乾淨的運河,為了恢復那時的美麗風景,直面多年被無視的運河問題,花了數年的時間進行了清理。就这样,再次焕发生机的就是如今的水乡・柳川。大家所看到的柳川美景,經歷了這些曲折保留到了今天。
為什麼,有這麼多運河流經柳川?答案,在上面介紹的故事中就能找到。接下來,通過遊船途中所看到的風景,讓我們更深入瞭解關於運河的故事吧!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