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島連山的山腳下,有一片由火山灰和浮石構成的白砂臺地。由於排水性非常好,不適合種植水稻。即使是在這種“不毛之地”,人們也巧妙地利用了白砂臺地的地下水來灌溉稻田,霧島上流傳著許多跟水稻種植有關的傳說。
天孫降臨的神話中,瓊瓊杵尊手持稻穗下凡時在濃霧中迷失了方向。這時,一直住在這一帶的名叫大鉗和小鉗的二人組出現在眼前說到:
“請將手中的稻穗進行脫粒,播撒在這一帶!”。
聽從建議後,霧很快就散去。瓊瓊杵尊,得以安全到達人間。
據說,這裡“狹名田的長田”,是瓊瓊杵尊創造的日本最古老的水稻田。每年,這裡都會舉行霧島神宮的祭祀活動“御田植祭”,祈求春天插秧順利、秋天五穀豐登。種植的水稻,收穫後還會供奉給伊勢神宮。
此外,包括霧島在內的南九州地區還信奉“田之神”。人們相信,每年春天,山神都會降臨村落,成為田之神,帶來豐收。這一習俗始於18世紀左右。當時的霧島,因頻繁的火山噴發和自然災害,農民們的收成連年遭受打擊。或許,人們是為了能儘量提高收成,才把石像當作心靈的寄託吧!
正是惡劣的自然環境,讓祈禱變得更加虔誠。周邊鄉村的神話與民間信仰,也可以說是火山帶來的文化。
照片1:收穫後的狹名田的長田
照片2:收穫後的狹名田的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