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原道真曾经说过一句话:“都府楼只能看到一点砖瓦的颜色”。这里的都府楼是指大宰府政厅。

首先,你可能被这里的面积和宏伟的建筑所震撼。但是,当时这里是被高高的围墙所包围着的,平民一旦走近就会被看守赶走。屋顶上的彰显国家威严的“鬼瓦”,一定也震慑了不少百姓。

从国防基地变成外交中心。时代的潮流也开始向平城京迁都,而遣唐使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太宰府成为了与亚洲的交流的窗口的大都市,并从中央政府派遣了诸多擅长外交的人才。

比如,政治家大伴旅人。公元727年左右,旅人作为太宰府之首来到了此地。当时,他应该是在大宰府政厅为中心工作的。旅人也被称为诗人,他写的著名的诗歌有:
“大野山峦霧漫漫 哀鸣声声似云烟”
大野山上雾漫漫,我的叹息导致了云烟般的雾气。据说这是一首诗,是为了悼念在太宰府失去妻子而写的。这首诗写出了旅人失去爱妻的悲伤之意。从这里眺望的大野山的棱线,从古至今没有任何变化。在雨天,依然能看到雾气扑面而来的景色。唯一的区别是,沿着山脊这里曾经可以看到类似“长城”的城墙。

※现在,大野山被称为“四王寺山”。

北边的稜线是大野城堡、那么南边的稜线是?

接下来,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南边。在这个位置,你既可以看到韩系的高山城堡,也可以看到中国系的城市规划。不过,需要你丰富的想象力。

你看到M形的山稜了吗?那里有一个叫做“基肄城堡”的古城遗址。在当时,应该还能看到城墙。而且,城墙曾经与水城堡和大野城堡的墙相连。换句话说,当时的太宰府是被10公里见方的城墙所包围的。

另外,当时应该还可以看到笔直的朱雀大路和方格状的城市街道。这种与平城京结构相同的街区,属于中式风格。最终,太宰府没有受到唐朝的攻击。而是以派出遣唐使的形式恢复了外交关系。日本从中国学习了长安的城市规划方案。平城京和太宰府的街道几乎是同时建设的。而且,平城京是按照长安一半的大小规划,而太宰府是平城京一半的规模。所有的尺寸,几乎都是一半的规模。

M形的山稜也标志着“一直到那里属于都城的范围”。在唐朝,有这样一种观念:“皇帝是由天上的北极天帝分派他来管理大地的。皇帝治理东西南北方”。这就是为什么要促进从北到南的城市规划,并且诞生了使用城市南部的M形地形作为“大门”的想法。人们为了见位高之人,从远方的南门到朱雀门,再到南门和中门,通过许多门才能到宫殿。这是中国式的城镇建设思维方式。通过学习中国的这种思维,表达了日本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这种思维可以说在当时是,真正的亚洲的全球主义,是一种比语言更快与他人交流的通用语言。

Next Contents

Select language